《认知觉醒》|坚持各种学习打卡,却越来越焦虑?竟然是“自律”出了问题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阅读有温度,生活有态度 #共读NO.58
声音主播:石榴
一名百万粉丝博主曾和我聊起他在2019年上半年,刚进入短视频平台时,感觉风口来了,特别兴奋。
于是立马组建团队,有拍摄的、写文案的、剪辑的、还有两个负责直播的,共十几名工作人员,撸起袖子就开干了。
结果,半年下来,不仅一毛钱也没赚到,还填进去170万。
一气之下,他将团队解散了。
他想不明白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脚本写得很精彩,视频拍得也很漂亮,大家也都很努力,自己如此拼命为何却没收获?
忽然有一天,他豁然开朗,自己仅是在为了做内容而做,完全没想过这些内容该为谁服务。
只有流量思维而没有产品思维,注定不可能形成商业模式,又怎么会有商业结果呢?
周岭老师在《认知觉醒》这本书中提到: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,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了。
果然,这名博主反思之后,结合自己的优势,首先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商业系统思维。
当他再一次启动短视频项目,仅在2019年下半年,他就纯赚了200多万。
同样是做短视频,同一个人在做,认知改变了,结果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。
都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,是认知,倒不如说,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的,是认知觉醒。
谁不希望改变认知并成为更优秀的人?可是,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认知觉醒呢?
《认知觉醒》的作者周岭,既是一名作家,也是一名心智探索者。他自己也经历过混沌期,从混沌到觉醒的过程中,他解开了“愿望觉醒”和“方法觉醒”的秘密。
其实,一直在阻碍我们成长的,恰恰是我们自己?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前,再怎么努力,有可能都是无效的。
98%的人看完本书后,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:哇哦,原来如此,顿觉醍醐灌顶!
真有这么神奇吗?
忙于各种学习打卡
却在原地踏步
“今天,你打卡了吗?”
许多人为了强迫自己学习,交了各种费用,参加各种学习打卡群,结果,每天为了打卡而“疲于奔命”。
原以为这样会让自己养成好习惯,结果却发现,习惯是养成了,自己却没多大变化。于是,整个人变得更加焦虑。
HAPPY DAY
就像那个曾经为了做短视频而做的大V博主一样,若是没想明白自己要什么,只是为了做短视频而做时,不仅不会有收获,还会白白浪费时间、精力甚至金钱。
周岭老师曾有一段时间亦是如此,他说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睡醒的人,对自己不了解,对生活没主张,对命运无选择。
后来他发现,人的大脑分为三重,一重为理智脑,一重为本能脑,一重为情绪脑。
其中,只有理智脑是主管认知的,其他两部分只会让人产生本能反应。
可是,大部分的人若不刻意练习,都会被本能脑和情绪脑带跑偏,因为理智脑最为薄弱。
这样的大脑构造让我们总是陷入“明明知道,但却做不到;特别想要,却总得不到”的怪圈当中。
我们所说的认知觉醒,就是要想办法让理智脑变强,以克服天性。
而要想真正从内而外发生改变,就得学会运用人类的终极能力——元认知。
启动“元认知”
让自己快速成长
什么叫“元认知”呢?
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认知,它能对自身的“思考过程”进行认知和理解。
大V博主后来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,就是因为开启了“元认知”能力,不仅思考了,还将整个思考过程进行分析,如果有一些不理智的想法,就得及时调整。
当他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后,不断深挖不断纠偏,方才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。
可见,“元认知”能力不仅仅只是思考和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,而是一套组合拳,它包含了觉察力和自控力。
作者对它的定义为:自我审视、主动控制,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。
正如《少有人走的路》里所说:“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,乃是自律。缺少了这一环,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。”
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,“自律”才能带来美好的未来。
可是,大部分人却把“自律”等同于每天“坚持”做一些事情。认为只要每天坚持打卡,坚持去做某一件事情,就一定会在这件事情上获得成功。
我自己也曾经陷入到这样的误区当中,当时,坚持在某写作平台进行日更。
刚开始,为了完成日更,写一些口水话凑字数。后来发现,这样只是在低质量地重复,根本没有任何意义。
于是,我开始拆解大量优秀的文章,每天尽量输出高质量的作品。
果然,坚持了一段时间后,就收到了不少征稿平台向我抛来的橄榄枝。
如今,我依然在打卡,只是不会再去在意平台上日更天数的变化了。我会给自己做个表格,把每天完成的作品名称填上去。
并且,备注上这篇作品在市场上的反馈情况,根据这些真实的数据反馈,继续打磨自己的作品。
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同样的方法:用记录来代替打卡。
这样会让人把关注点放在创作活动的本身,而非“完成任务”上。两者看似极为相近,其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。
建立个人认知体系
实现质的飞跃
知名文化博主万维钢老师曾经说过:“考试考了高分,那不叫知识;茶余饭后的高谈阔论,那也不叫知识。只有当局势不明朗,你能因为有知识拿一个主意做出相应的决策时,才叫知识。”
这里并非是说,实用的才是知识,而是说,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,它才是“你的知识”。
HAPPY DAY
只有知识成为“你的知识”之后 ,才会形成“你的认知体系”。
否则,学了再多,可能依然是“只会说却不会用,心里明白却做不到”的恼人状态。
正因为认知影响选择,而选择改变命运,所以成长的本质,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。
作者说,在现在这个时代,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“知道和理解”了,而是“判断和选择”。
所以,在个人成长领域,没有最优、最确定、最权威的认知体系,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。
如何才能完善个人的认知体系呢?
书中为大家揭秘了这个真相,即为: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,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,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。
但仅仅触动而不去行动,这个灵感就会瞬间消失。
为了留住它,就得想办法和它发生关系,让它成为自己“认知体系”的一部分。
怎么做呢?很简单。
一,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。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。
二,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。若需要的时候找不到的,那就是“伪触动”。
三,在生活中能够经常使用这些知识。反复使用才能产生强关联。
只要不停地重复以上三点,便能顺利地搭建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认知体系。
想通了这一点,所有“疲于奔命”的学习打卡瞬间会变成美妙的人生体验,或许你会更加沉迷于其中,但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焦虑和痛苦。
当所有的驱动力来自于内心时,任何“自律”行为都是自发自动,并不需要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督促。
不注重形式、不受外界声音干扰的“自律”,才是真正的“自律”。